痢疾,中医病证名。是以痢下赤白脓血,腹痛,里急后重为临床特征。主要病因是外感时邪疫毒,内伤饮食不洁。病位在肠,与脾胃有密切关系。病机为湿热、疫毒、寒湿结于肠腑,气血壅滞,脂膜血络受损,化为脓血,大肠传导失司,发为痢疾。暴痢多实证,久痢多虚证。痢疾的治疗,以初痢宜通,久痢宜涩,热痢宜清,寒痢宜温,寒热虚实夹杂者宜通涩兼施、温清并用。对具传染性的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应重在预防,控制传染。
亦作“ 泄痢 ”。水泻;痢疾。利,通“ 痢 ”。《释名·释疾病》:“泄利,言其出漏泄而利也。” 毕沅 疏证:“泄利,今之所谓水泻也。”《北齐书·司马子如传》:“﹝ 司马膺之 ﹞患泄利,积年不起。”按,《北史·司马膺之传》“利”作“痢”。《豆棚闲话·虎丘山贾清客联盟》:“﹝扁豆﹞子有黑白赤斑四色,惟白者可入药料……疗霍乱泄痢不止。”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