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Mesozoic)是显生宙的三个地质时代之一,代表符号M2,距今2.30亿年到6700万年,延续了1.63亿年。中生代名称是由英国地质学家J.菲利普斯于1841年首先提出来的,最早是由意大利地质学家Giovanni Arduino所建立,当时名为第二纪(Secondary),以相对于现代的第三纪,是表示这个时代的生物具有古生代和新生代之间的中间性质。该时期形成的地层称中生界。 中生代可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中生代气候总体处于温暖状态,通常只有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差异。该阶段生物界的主要特点是:就植物来说,以裸子植物为主,故中生代有“裸子植物时代之称”。苏铁、银杏和松柏等类是主要的代表植物。如当时有很多种银杏,至今只残余1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素有活化石之称。但至白垩纪后期,新的、高度发育的被子植物出现了,排挤了裸子植物,使植物群具有了新生代植物的面貌。就动物来说,以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的极度发展和菊石类的规律演化为其特征,故中生代又有“爬行动物时代”(Age of the Reptiles)、“恐龙时代”和“菊石时代”之称。 中生代也是板块、气候、生物演化改变较大的时代,在中生代末期,已见现代生物的雏形(鸟类、胎盘类哺乳动物等)。中生代末发生生物绝灭事件,特别是恐龙类绝灭,菊石类全部绝灭。联合古陆逐步形成,全球陆地面积扩大,陆相沉积分布广泛。欧亚、北美、南美、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和印度等独立陆块也在末期形成。
地质年代的di*四*代。约开始于二亿三千万年前,结束于六千七百万年前。分为三迭纪、侏罗纪和白垩纪三个纪。这时期主要的脊椎动物是爬行动物,恐龙繁盛,哺乳类和鸟类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主要是菊石类和箭石类。植物主要是银杏、苏铁和松柏。
地質年代的di*四*代。介於古生代與新生代之間,約當西元前二億二千五百萬年至六千五百萬年前之間,裸子植物與爬蟲類特別繁盛。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