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朔饩羊(gù shuò xì yáng),汉语成语。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例句“不过外蒙古一部分,已不啻(chì)告朔饩羊,名存实亡了。” 告朔饩羊出自《论语·八佾》“子贡欲去告朔之忾羊。” 告朔饩羊的近义词有形同虚设。
《论语·八佾》:“ 子贡 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尔爱其羊,我爱其礼。’” 朱熹 集注:“告朔之礼,古者天子常以季冬颁来岁十二月之朔於诸侯,诸侯受而藏之祖庙。月朔,则以特羊告庙,请而行之。 鲁 自 文公 始不视朔,而有司犹供此羊,故 子贡 欲去之。”后人因以“告朔餼羊”比喻形同虚设。亦省作“ 告朔 ”。 廖仲恺 《辞财政部长职通电》:“计吏职权,情同告朔。”
原指鲁国自文公起不亲到祖庙告祭,只杀一只羊应付一下。后比喻照例应付,敷衍了事。告朔饩羊是成语。
古代的一種祭祀儀式。天子在年終時,將來年曆書頒給諸侯,諸侯將它藏在袓廟中,每月朔日,以活羊告祭於廟,然後聽政。語出論語.八佾:「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後比喻徒有形式或虛應故事。如:「現代人對於慎終追遠一事,大多抱著告朔餼羊的心態。」或作「告朔羊存」、「餼羊告朔」。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