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是汉语成语,原指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很少。后比喻某种东西高雅深奥,很难为常人理解或接受。例句有“他总说些文诌诌的话,自然就曲高和寡。” 该成语出自战国时期楚国宋玉《对楚王问》:“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该成语结构为复句式,可作谓语、定语、分句,是中性词。 曲高和寡的近义词有阳春白雪、遗世独立、水清无鱼,反义词有雅俗共赏、下里巴人。
战国 楚 宋玉 《对楚王问》:“客有歌於 郢中 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阿》、《薤露》,国中属而和者数百人。其为《阳春白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引商刻羽,杂以流徵,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人而已。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意谓曲调高雅,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比喻知音难得。后亦以“曲高和寡”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理解的人很少。《艺文类聚》卷四四引 三国 魏 阮瑀 《筝赋》:“曲高和寡,妙伎难工。” 元 耶律楚材 《评唱天童拈古请益后录序》:“独洞下宗风,未闻举唱,岂曲高和寡耶?抑亦待其人耶?”《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五回:“我在省城只听人称赞 靚云 ,从没有人説起 逸云 ,可知道曲高和寡呢!”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二七:“工商界大多数人,老实讲,是比较落后的。曲高和寡,容易脱离群众。”
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少。旧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曲高和寡是成语。
曲調愈高深,則能與之唱和者愈少。語本戰國.楚.宋玉.答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後比喻言行卓越不凡,知音難求或作品艱深高妙,賞識者很少。漢.阮瑀.箏賦:「曲高和寡,妙妓雖工,伯牙能琴,于茲為朦。」老殘遊記二編.第五回:「我在省城只聽人稱贊靚雲,從沒有人說起逸雲,可知道曲高和寡呢!」
近义词: 水清無魚
反义词: 道近易從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