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节是按照法律规定宣传保护树木,并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以植树造林为活动内容的节日。按时间长短,可分为植树日、植树周和植树月,共称为国际植树节。其目的在于激发人们爱林造林的热情和增强环保意识。中国的植树节在每年的3月12日。 中国古代在清明时节就有插柳植树的传统。1915年7月,在孙中山的倡议下,当时的北洋政府将每年“清明”定为植树节。1928年4月,为纪念孙中山逝世三周年,当时的国民政府举行了植树仪式,并将孙中山逝世纪念日定为植树节,以示垂念。1979年2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根据国务院的提议,正式通过了将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的决议。2020年7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明确每年3月12日为植树节。 植树造林不仅可以绿化和美化家园,同时还可以起到扩大山林资源、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调节气候、促进经济发展等作用,是一项利于当代、造福子孙的宏伟工程。 据联合国统计,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由于各国国情和地理位置不同,植树节在各国的称呼和时间也不相同,如日本称为“树木节”和“绿化周”,以色列称“树木的新年日”,缅甸称为“植树月”,南斯拉夫称为“植树周”,冰岛称为“学生植树日”,印度称为“全国植树节”,法国称为“全国树木日”,加拿大称为“森林周”。
民國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國父孫中山先生於北平逝世,政府為紀念國父,並恪遵其植樹造林的遺教,定每年此日為「植樹節」。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