跂行喙息,汉语成语,拼音是qí xíng huì xī,意思是指含有人在内的各种动物。出自《史记·匈奴列传》。
本谓虫豸爬行呼吸。借指用脚爬行用嘴呼吸的虫豸。亦泛指人和动物。跂,通“ 蚑 ”。《史记·匈奴列传》:“元元万民,下及鱼鳖,上及飞鸟,跂行喙息蠕动之类,莫不就安利而辟危殆。” 司马贞 索隐:“言虫豸之类。”《汉书·公孙弘传》:“北发 渠搜 ,南抚 交阯 ,舟车所至,人迹所及,跂行喙息,咸得其宜。” 颜师古 注:“跂行,有足而行者也。喙息,谓有口能息者也。” 宋 刘敞 《喻客》:“当此之时,覆载侔於天地,文明比於日月,休恩添於时雨,厉威粲於霜雪,跂行喙息,罔有不服。” 清 谭嗣同 《以太说》:“一毛端,一水滴,知其有万亿京垓之微生物、微植物,或根著,或浮流,或蜎飞蠕动,跂行喙息。”亦省作“ 跂喙 ”。 清 梦麟 《上方角鹰歌》:“棘枝冻雀相呼呶,跂喙翔走纷绎骚。”
喙,鳥獸尖長的嘴。跂行喙息指以足行走、用喙呼吸的動物。亦泛指鳥獸。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