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试(Palace examination),又称御试、廷试、廷对,为“金榜题名”指的考试,考试在皇宫大殿举行,且由皇帝亲自命题并主持,在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所施行的一系列考试中,属于最高级别的考试,殿试之制,则始于武则天。其于改大唐国号为大周之天授元年(690年)开科,在东都洛阳上阳宫洛成殿亲躬策士,开殿试之先河;直至宋太祖赵匡胤开宝六年(973年)方成常制。后经元明两代,内容多有损益,形式屡经变更,至清代最受重视,亦最为严密成熟。 殿试地点最初在天安门外,顺治十五年(1658年)后改在太和殿前丹墀(台阶)。遇风雨则移入太和殿东西两庑。雍正元年(1723年)起在太和殿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内,遂成定例。殿试第一、二、三名即为状元、榜眼、探花。试卷题目,为经史时务策一道,即以《四书》《五经》文中摘句为题目。
(1).在朝廷上回答皇帝的咨询。《后汉书·邳彤传》:“ 彤 廷对曰:‘议者之言皆非也。’”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陶文毅公 丰裁峻整,好议论人物,惟恐不尽,虽廷对亦然。”
(2).指皇帝在朝廷上召问臣下,使奏对政事。《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嘉祐六年》:“伏望陛下念根本之重,为宗庙之计……廷对大臣,审择宫邸。”
(3).即廷试。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七:“ 庠 果为南省第一,不及廷对而死。”《明史·忠义传四·李中正》:“ 万历 末,举会试,以 天啟 二年赴廷对,授 承天府 推官,迁兵部主事。” 王闿运 《李仁元传》:“以进士廷对,第高同列。”
在朝廷中當眾對答。
科舉時代,皇帝殿試,稱為「廷對」。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