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指文革时期被树立为“革命样板戏”的以戏剧为主的二十几个舞台艺术作品的俗称。其代表性的作品有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剧目。 “样板”和“样板戏”之称,最初分别见于1965年3月16日,上海《解放日报》刊登的署名“本报评论员”赞扬京剧《红灯记》的文章。“革命样板戏”这个称呼被叫响,始于1967年5月至6月。当时,江青扶植的舞台艺术作品会集北京,在六大剧场反复上演。
现代戏剧《沙家浜》、《红灯记》、《奇袭bai*虎团》、《智智威虎山》、《海港》、《龙江颂》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八个剧目的专称。其中《沙家浜》、《红灯记》系改编自现代京剧《芦荡火种》和《革命自有后来人》。在“文化大革命”中,这八个剧目被奉为戏剧艺术的“样板”,故当时称之为“样板戏”。
大陸地區指jiang*青於西元一九六二年起,為政治目的所推出的改革戲劇。如沙家幫、智取虎威山、洪湖赤衛隊等。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