棨戟,读音为qǐ jǐ,汉语词语,指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用作出行的仪仗,后亦列于门庭。例句为“唐制三品以上,门列染戟。” 相关古文有《汉书·韩延寿传》:“功曹引车,皆驾四马,载棨戟。”
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古代官吏所用的仪仗,出行时作为前导,后亦列于门庭。《汉书·韩延寿传》:“功曹引车,皆驾四马,载棨戟。”《后汉书·舆服志上》:“公以下至二千石,骑吏四人,千石以下至三百石,县长二人,皆带剑,持棨戟为前列。”《旧唐书·张俭传》:“ 唐 制三品以上,门列棨戟。” 清 周亮工 《夜登杭州城楼有感》诗:“落日荒城满目秋,辕门棨戟未全收。”
古時官吏出行時,作為前驅的儀杖,戟上有赤黑繒作成的套子。後亦架於宮殿、官署門前,用以表示威嚴。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