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文帝刘义隆时,王彦丞与权相徐羡之因北魏入侵,互议和战,政见不合。檀道济出征,因无子,其妻命女佣抱己女乘元宵看灯日,窃换他人之子,竟将王彦丞之子换去。王仆张恩失儿,回府请罪,王妻怜而放之逃走,遇酒友陶二潜,代之为永安驿丞;适徐诬陷王彦丞,发配至驿,更遣缇骑,令驿丞杀王,张恩乃替王死。王逃,沿途鸠集军粮,至檀道济军中,檀军得粮,大败北魏,奏凯回朝。徐羡之获罪,王、檀各认子女归宗。
相传 孔子 据史实修《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字寓褒贬,不佞不谀,使乱臣贼子惧。后遂以“春秋笔”指据事直书的史笔。 宋 刘辰翁 《读社拾遗百忧集行有感》诗:“毁誉都忘月旦评,姓名不上《春秋》笔。” 清 褚人穫 《坚瓠九集·史馆赋诗》:“老夫参秉《春秋》笔,不作諛词取世讥。” 郁达夫 《青岛杂事诗》之十:“诸君珍重《春秋》笔,好记遗民井底心。”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