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稽戏,上海及其周边吴语地区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滑稽戏是在清末民初至抗日战争中期时,由上海的曲艺“独角戏”接受了中外喜剧、闹剧和江南各地方戏曲的影响而逐步形成的新兴戏曲剧种。它流行于上海、江苏、浙江的许多地区。它的传统剧目中保存了上海的民俗和“十里洋场”特有的世俗,它的创作方法又极具海派特征。 2011年5月23日,滑稽戏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Ⅳ-156。
(1). 唐 代参军戏和 宋 杂剧中都有以滑稽调笑为内容的表演形式,某些戏剧史著作称为滑稽戏。 游国恩 王起 等《中国文学史》第八章三:“ 宋 代滑稽戏直接由 唐 代参军戏发展而来,狭义的 宋 杂剧即指此。其内容主要以滑稽讽刺为主,到 南宋 时才杂以歌舞等成分。”
(2).主要以滑稽手段来表现人物的地方剧种。流行于 上海 和 江苏 、 浙江 部分地区。抗 日 战争时期由 江 南的滑稽曲艺“独角戏”发展而成。特点是运用主要流行于 江 浙 地区的各种戏曲曲调和各地方言,以高度夸张的手法使观众发笑。擅长表现现代生活。
(3).犹闹剧。亦以喻荒谬可笑的事物。 瞿秋白 《乱弹·财神还是反财神》:“虽然还没有动刀动枪,这出滑稽戏也就够好看的了。”《袁世凯演义》第四三回:“ 陕西 独立是反 袁 战争中的一幕滑稽戏。”
一種專門以幽默可笑手法來表現人物的戲劇。流行於上海、江蘇、浙江一帶。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