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长又称里正、里君、里尹、里宰、里有司等,中国古代官名。 里长是中国春秋战国时的一里之长,唐代称里正,明代改名里长(相当于民国的甲长,新中国土改后的生产队长,村民组组长),其职能沿用至今。
一里之长。仿 周 代闾胥、里宰之制,后代或置或废,建制不一。《墨子·尚同上》:“是故里长者,里之仁人也,里长发政里之百姓。”《新唐书·张长逊传》:“ 张长逊 ,京兆 櫟阳 人,精驰射,在 隋 为里长。” 明 陈继儒 《群碎录》:“ 隋高帝 从 苏威 议,以百家为里,置里长一人。”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上:“宜令薙髮易服,尽献兵器,分设里长甲首,而迁土目于内地。” 巴金 《将军集·还乡》:“明天到县政府去请愿,里长全去,而且每一房要派几个代表。”
里正的別名。
現今介於鄰長和鄉、鎮、區長之間,負責管理一里民政事務的人。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