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汶口文化是 新石器时代文化。因山东省泰安市 大汶口遗址而得名。分布地区东至黄海之滨,西至鲁西平原东部,北达渤海南岸,南到江苏淮北一带,基本处于 古籍中记载的少昊氏文化地区,为龙山文化的源头。另外该文化类型的遗址在河南和皖北亦有发现。据放射性碳素断代并校正后得出数据,大汶口文化绝对年代约为距今6000—4500年,延续时间约1500年左右。根据地层叠压关系和遗物特征,可以区分为早、中、晚3期。 大汶口文化盛行枕骨人工变形以及拔牙。陶器多见夹砂或泥质的红陶,早期以红陶为主,晚期发展为轮制陶器,出现了硬质白陶,纹饰常见镂孔、划纹、附加堆纹、篮纹,还有彩陶和朱绘;彩陶较少但富有特色。在已发掘的遗址中,安徽 蒙城尉迟寺遗址发现了大汶口文化晚期的聚落遗址,由成排分布的红烧土排房建筑构成,这些排房多则六间一排,少则两间相连,布局严谨,显示了较高的建筑技术。
一種中國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分布於山東,與龍山文化相似。生產工具以磨製石器為主,陶器以夾砂紅陶和泥質紅陶為主。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