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汉语成语。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治疗的程度,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例句有“吾观刘琦过于酒色,病入膏肓,今见面黄羸(léi)瘦,气喘呕血,不过半年,其人必死”。 病入膏肓属于贬义词,是主谓式结构,可作谓语、定语使用,出自先秦左丘明的《左传成公十年》:“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病入膏肓的近义词是行将就木、人命危浅,反义词是妙手回春、手到病除。
病入膏肓是成语。
膏,中醫上指心下脂肪。肓,膈上薄膜。膏肓相傳是身體內藥力所不及的地方。病入膏肓指人病重,無藥可救。語本左傳.成公十年:「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鏡花緣.第十三回:「賤妾之恙,雖得女兒取參略延殘喘,奈病入膏肓,不啻風中之燭。」後比喻事情已到無可挽回的程度。歧路燈.第二十回:「熱腸動處真難默,冷眼覷時便欲暗;病入膏肓嗟已矣,願奉宣聖失言箴。」亦作「病染膏肓」、「病在膏肓」。
近义词: 不可救藥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