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泻千里
学习:168 次 更新时间:2023-10-11 08:42:46
一泻千里,是汉语成语,原指江河奔腾而下,飞流千里,后多比喻形势发展或文笔奔放,气势宏大。例句有“看着这一泻千里的洪水,所有的居民顿时就不知所措了”。 该成语出自宋代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 一泻千里是中性词。相关古文有“其文如源泉奔放,一泻千里”,出自明代焦竑《玉堂丛语·文学》。近义词有一蹶不振、一落千丈等,反义词有一潭死水、迂回曲折等。
一泻千里的拼音
拼音:yī xiè qiān lǐ 繁体字:一瀉千里
词典解释
-
一泻千里
- 指江河水势奔流直下 rush;rush down a thousand li
- 比喻文笔奔放畅达 be bold and flowing in writting
泻:水往下直注。形容江河奔流直下,流得又快又远。也比喻文笔或乐曲气势奔放。也形容价格猛跌不止。
一泻千里出处
唐·李白《赠从弟宣州长史昭》诗:“长川豁中流,千里泻吴会。”宋·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
一泻千里。”
使用例句
方希直如奔流滔滔,
一泻千里,而潆洄滉瀁之状颇少。
一泻千里是成语。
国语词典
一瀉千里
-
形容水的奔流通暢快速。
- 警世通言.卷三.王安石三難蘇學士:「回時乘著水勢,一瀉千里,好不順溜。」
-
比喻行文暢達,氣勢奔放。
- 明.焦竑.玉堂叢語.卷一.文學:「其文如源泉奔放,一瀉千里。」
- 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五.蘇東坡詩:「坡詩放筆快意,一瀉千里,不甚鍛鍊。」
-
比喻口才的雄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