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SCREEN),中国传统建筑物内部挡风用的一种家具,所谓“屏其风也”。屏风作为传统家具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由来已久。屏风一般陈设于室内的显著位置,起到分隔、美化、挡风、协调等作用。它与古典家具相互辉映,相得益彰,浑然一体,成为中式家居装饰不可分割的整体,而呈现出一种和谐之美、宁静之美。 屏风分为围屏和座屏两种。围屏可折叠,扇数为偶数,一般有四、六、八甚至十二扇。每扇均由屏框和屏芯组成,扇扇相连。传统的屏框为木、竹质。屏芯有帛、纸、彩绸等材料,整体质量较轻,便于移动。座屏不可折叠,但可插拔装卸,扇数多为奇数,有独扇、三扇和五扇等,由插屏和底座组成。边框为硬木,中间加屏芯,由于有稳固的底座,座屏屏芯要比围屏芯丰富,能利用漆、木、石、玉等材质,整体质量较重,不便移动。由于屏风的摆放位置、体量都比较容易引人注目,所以会赋予其重要的装饰功能。装饰核心是屏芯,绘画或雕刻有山水树石、人物花鸟等图案,或是欣赏材质的天然纹理。画面多是数扇内容相联系,或数扇图案组合成一幅整体图案。座屏的边框和底座也依据屛芯做或简或繁的雕饰,与插屏相呼应。人们坐卧在屏风分隔的空间中,屏风上的图案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 传统家具屏风最早的主要用途是挡风,屏风可以挡住视线,避免室内直接受到风吹,防止室内温度波动,保持温度的稳定性。同时,屏风还可以起到分隔空间、美化环境、增加私密性等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屏风的用途逐渐扩展,成为一种具有装饰性和实用性的家具。
(1).室内陈设。用以挡风或遮蔽的器具,上面常有字画。《史记·孟尝君列传》:“ 孟尝君 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中:“ 太宗 令 虞监 写《烈女传》以装屏风,未及求本,乃暗书之,一字无失。” 清 李渔 《玉搔头·抗节》:“只好算个画里鸳鸯,便做他屏风上的侍妾。” 茅盾 《手的故事》:“ 陆紫翁 和 周老九 挑中了右面那架屏风背后的好地方,悄悄说着话。”
(2).即荇菜。又名凫葵,茎呈紫色。《楚辞·招魂》:“紫茎屏风,文缘波些。” 王逸 注:“屏风,水葵也。” 洪兴祖 补注引《本草》:“鳧葵,即莕菜,生水中,俗名水葵。”
(3).中草药防风的别名。
室內用來擋風或隔間、遮蔽的用具。形狀像門,有單扇、多扇之分,可以折疊。一般用木頭、竹子、塑膠做框,蒙上布或鑲上玉石。古人的屏風,與今略有不同,主要在於它重量輕,便於移動,無扇的形式,作長方形,下面大多沒有腳,屏風上面裱有字畫。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