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氏璧,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等,是中国古代一块著名的璞玉石,相传为楚国人卞和于荆山发现,由楚文王命名为“和氏璧”。 和氏璧的传奇故事在《史记》《战国策》《淮南子》《新序》《资治通鉴》《汉书》《东周列国志》等均有相关记载,相传楚国人卞和,看见有凤凰栖落在山中的青石板上,认定这是块宝石。卞和把它献给楚厉王和楚武王,两位楚王找专家鉴定认为不是宝石后,分别以欺君罪砍掉了他的左右脚。楚文王继位后找玉匠对卞和怀中的石头进行打磨,刚切开一角,就发现里面异光闪烁,璀璨夺目,琢磨成璧后楚文王把它命名为“和氏璧”。 传闻秦灭六国,嬴政终获至宝和氏璧,上雕“受命于天,既受永昌”八字,制成国玺。2014年6月5日,湖北保康发现古金玉,其硬度、润度、色彩与文史资料记载相吻合,佐证了2000多年前楚人卞和得玉于荆山,献给楚王并被雕琢成和氏璧的传说。1989年,湖北省黄梅戏剧院的杨俊、张辉等人创作排演了黄梅戏剧目《和氏璧》。
戰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玉工鑑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後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