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船,中国古代战船,因船高首宽,外观似楼,而得名。因其船大楼高,远攻近战皆合宜,故为古代水战之主力。 楼船用途之一是用于作战。作战用的楼船一般分三层,第一层为庐;第二层为飞庐;最上层为爵室。每层都设有防护女墙,用以防御敌方射来之弓箭、矢石。女墙上开有箭眼,用以发射弓弩。为防御敌方火攻,船上蒙有皮革,以隔热。楼船上常遍插旗幡和刀枪,以壮声势,又使用纤绳、橹、帆和楫等多种设备,以提升其机能。楼船亦被当作一种高级之游船。 楼船之名始出现于春秋战国时期之越国,其设有楼船军。而真正于大战争中出现则是于吴国,吴王僚二年(前525年),于吴楚长岸之战中,吴国即以大型楼船“余皇”,作为指挥舰。三国至南北朝时期,楼船仍普遍运用在水战中,其中东吴所造的楼船如:“飞云”“盖海”等,皆有五层,可载3000名士兵。西晋泰始八年(272年)晋武帝升王濬为益州刺史,并密命其于四川组建楼船,以灭东吴,其所造之船,最大的可载2000多人,且能在船上驰马往来。五代十国时期,南方诸国,设有楼船指挥使一职。至宋代,楼船仍为军事装备,但重要性已大不如前。
有樓層的大船。古代作戰時常用於水路運輸。
有樓飾的畫船。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