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由420年刘裕代东晋建立刘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陈为止。除梁元帝以江陵作都3年外,其余的时间,南方各朝的京城始终建在建康(今南京),北魏都城平城(在今山西省大同市)、洛阳;东魏都城邺(在今河北省临漳县);北齐都城晋阳(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西魏、北周都城长安(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朝包含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四朝;北朝则包含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南北两势虽各有朝代更迭,但长期维持对峙形式,故称为南北朝。 南朝宋继承东晋疆域,基本上为二十二州上下,刘宋大明八年(464年),实际人口达两千余万人;北魏正光元年(520年),南北朝总人口超过五千万;北周大定元年(581年),因考虑到隐匿户口,北周灭齐后有3250万人。 南朝起讫:公元420年-589年,刘宋(420-479年)是其中疆域最大、最强、统治年代最长的一个政权,历4代8帝,共60年。齐(479-502年)国祚短暂,只有24年,但由于争杀频繁,竟历3代7帝,平均3年一帝,是中国历史上帝王更换极快的一朝。梁(502-557年)历3代4帝,共56年,其中武帝萧衍个人享国时间最久,几近半个世纪。陈(557-589年)首尾凡33年,历3代5帝。陈承衰梁之弊,是版图狭窄、人口孤弱、力量单薄的王朝,加之统治者又极度腐败,最终丧亡于北方强敌之手。 北朝起讫:公元439年-581年,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与中国南朝同时代并存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北魏、东魏、西魏及北周均由鲜卑族建立,北齐则由鲜卑化汉人所建。社会阶层分为世族、齐民编户、依附户及奴婢,该时期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加快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步伐。大定元年(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建立隋朝。于开皇九年下诏灭陈,自西晋末南北分裂300余年的中国再度统一,南北朝正式退出历史舞台。 南北朝是中国古代服装史的大变动时期,这个时候因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来住,胡服便成了当时时髦的服装。紧身、圆领、开叉就是胡服的特点。
时代名。五世纪初至六世纪末。 东晋 亡后, 宋 、 齐 ( 南齐 )、 梁 、 陈 先后在我国南部建立政权,称南朝(公元420-589)。 北魏 (后分裂为 东魏 和 西魏 )、 北齐 、 北周 先后在我国北部建立政权,称 北朝 (公元439-581)。合称 南北朝 。
(西元420~589)?東晉以後,宋、齊、梁、陳四朝先後於南方建立政權,是為南朝。後漢、東西魏、北齊、北周於北方建立政權,是為北朝。南北分裂百餘年,至隋篡周滅陳,方告統一。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