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腹角雉(学名:Tragopan caboti),鸟纲雉科的一个中国特有鸟种,因腹部羽毛呈皮黄色而得名,被 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列为易危物种。 黄腹角雉全长约50-65厘米;雄鸟上体栗褐色,雌鸟通体大都棕褐色。其食物主要是植物的茎叶和果实;性好隐蔽,善于奔走,常飞到树上觅食和休息,也在茂密的林下灌丛和草丛中活动。营巢于树上,一般每窝产卵3-4枚。 黄腹角雉仅分布于中国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南、江西等地。现存2个亚种,即指名亚种和广西亚种。 主要致危因素包括栖息地的丧失和破碎化、天敌捕食以及巢址不足等。
即吐绶鸡。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吐綬鸟身大如鸐,五色,出 巴 东山中。毛色可爱,若天晴淑景,即吐綬,长一尺,须臾还吞之。” 唐 刘禹锡 《吐绶鸟词》:“ 越 人偶见而奇之,因名吐綬 江 南知。”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广动植之一》:“ 鱼復县 南山有鸟大如鴝鵒,羽色多黑,杂以黄白,头颊似雉,有时吐物长数寸,丹采彪炳,形色类綬,因名为吐綬鸟。” 清 屈大均 《南海神祠古木绵花歌》:“收香一一立花鬚,吐綬纷纷饮花乳。”参见“ 吐綬鸡 ”。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