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大夫(yù shǐ dà fū),另有观点认为应该读作yù shǐ dài fū,是官名。 战国时有御史,为国君的秘书,负责监察百官,在君主左右掌文书、档案、记录,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秦汉置御史大夫,其一方面具有中央政府秘书长的性质,一方面又具有独立于行政系统以外的监察长的性质,与丞相、太尉合称三公,秩中二千石。职务类似后来的尚书令,此为汉初之情况。丞相缺位时往往即由御史大夫递升,在中央官职中居于崇高的地位。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仿古制设三公,改大夫为大司空。东汉又改为司空。大司空(司空)不在御史台。晋以后多不置御史大夫。唐复置,专掌监察执法。宋不除大夫,以中丞为台长。明洪武中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御史大夫之官遂废。
官名。 秦 置。 汉 因之,为御史台长官,地位仅次于丞相,掌管弹劾纠察及图籍秘书。与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合称三公。丞相缺位时,往往即由御史大夫递升。后改称大司空;司空。 晋 以后多不置。 唐 复置,实权已轻,至 宋 又多缺而不补, 明 废。
職官名。秦漢御史府的長官。地位僅次於丞相,主管彈劾、糾察及掌管圖籍祕書。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