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八说:“古人未有四拜之礼,唐李涪刊误曰:夫郊天祀地止于再拜,其礼至重,尚不可加。”但紧接着他又解释说:“自唐以下即有四拜。《大明会典》:‘四拜者,百官见东宫、亲王礼,见其父母亦行四拜。其余官长及亲戚朋友相见,止行两拜礼。’是四拜唯于父母得行之。”“今代妇谒姑章,其拜必四,详其所自,初则再拜,次则跪献。衣服文史承其筐篚则跪而受之。常于此际授受多误,故四拜相属耳。”清朝学者赵翼《陔馀丛考》卷三十一对这种现象解释说:“如李涪说,是唐时郊庙尚只再拜。前明《会典》:臣见君行五拜礼,见亲王、东宫四拜,子于父母亦四拜。盖仪文度数久则习以为常,或上下通行之具。故必须加隆以示差别,其风会之不得不然也。”也就是说,四拜作为正式的大礼主要流行于明朝时期。
(1).古代表示庄重的拜礼。《战国策·秦策一》:“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水浒传》第二三回:“哥哥不弃 武二 时,就此受 武二 四拜,拜为义兄。”
(2). 明 洪武 九年定大祀拜礼:迎神四拜,饮福受胙四拜,送神四拜,共十二拜而毕。参阅《明史·礼志一》。
加重的拜禮。
四度被任命。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