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音】tāo huì【释义】韬光晦迹的略语。把锋芒收敛起来,把踪迹隐蔽起来。指 深藏不露。【词源】《旧唐书·宣宗纪》记载, 唐宣宗 李忱为光王时,做梦也想当 皇帝。但却把自己的野心深藏不露,“愈事韬晦”(更加 千方百计掩盖自己内心的 企图)【示例】《东周列国志》第九十五回:“其时齐国强盛,侵伐诸侯。(燕)昭王深自韬晦,养兵恤民,待时而动。”
(1) [refrain from revealing one's ambitions and put others off the track]∶韬,韬光;晦,晦迹。韬晦,即收敛锋芒,隐藏不露
愈事韬晦,群居游处,赤尝有言。——《唐书·宣宗纪》
(2) [dark;gloomy]∶阴暗无光;阴晦
(1).指光芒收敛。《梁书·张充传》:“顷日路长,愁霖韜晦,凉暑未平,想无亏摄。” 清 郑燮 《夜光木歌》:“白日韜晦,宵暗晶明。”
(2).借指才能行迹隐藏不露。《旧唐书·宣宗纪》:“常梦乘龙升天,言之於 郑后 ,乃曰:‘此不宜人知者,幸勿復言。’歷 大和 、 会昌 朝,愈事韜晦。羣居游处,未尝有言。”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云萝公主》:“既归,益自韜晦,读书不出,一跛嫗执炊而已。” 邹韬奋 《经历》八:“在那篇说教里特别提到我的名字,说我好得不得了,除学识是怎样怎样的精研通达外,性情又是怎样怎样的谦逊韬晦。”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