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孝出悌(tì),是汉语成语,指在家孝顺父母,出门敬爱兄长,是儒家提倡的一种伦理道德。例句有“诸子敬奉教,从进士,贡有司,入孝出悌,朝经暮史,闾巷之间循循焉”。 该成语出自《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和汉代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用作谓语、定语,是中性词。 相关句子有“小学之方,洒扫应对,入孝,出恭,动罔或悖,行有馀力,诵诗读书,咏歌舞蹈,思罔或逾”出自宋代朱熹《 <小学>题词》。近义词有入孝出弟。
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谓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 汉 桓宽 《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ze*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宋 叶适 《孟达甫墓志铭》:“诸子敬奉教,从进士,贡有司,入孝出悌,朝经暮史,閭巷之间循循焉。”亦作“ 入孝出弟 ”。 宋 朱熹 《<小学>题辞》:“小学之方,洒扫应对,入孝出弟,动罔或悖。行有餘力,诵诗读书,咏歌舞蹈。”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