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庭,读音为qū tíng,是汉语词语,指鲤,后用“趋庭”来比喻子承父教。 相关句子有“他日趋庭,叨陪鲤对。”出自唐代的王勃的《滕王阁序》。
亦作“趍庭”。《论语·季氏》:“﹝ 孔子 ﹞尝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 鲤 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 鲤 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 鲤 退而学礼。” 鲤 , 孔子 之子 伯鱼 。后因以“趋庭”谓子承父教。 唐 王勃 《滕王阁序》:“他日趋庭,叨陪 鲤 对;今晨捧袂,喜託龙门。” 宋 王禹偁 《恩赐宰臣一子可尚书水部员外郎制》:“惟尔严父,为予大臣。嘉其调鼎之功,命及趋庭之子,俾升华省,仍列清曹。” 清 顾炎武 《与李霖瞻书》:“趍庭变学,既已引置 庄 岳 之间;挟策读书,亦都从游舞雩之下。”
指孔子之子伯魚趨而過庭,並聞孔子言詩禮事。見論語.季氏。後引申為晚輩接受長輩的教誨。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