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铳,又称鸟嘴铳,是明清时期对火绳枪的称呼。明嘉靖时传入中国,与原有的管身火器相比具有照门、照星、铳托、铳机,开始可以双手同时持握而发射。 鸟铳因为可以射落飞鸟而得名,明朝人范景文撰的《师律》中提到:“后手不用弃把点火,则不摇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又名鸟嘴铳,因其点火结构在点火时如鸟嘴啄水。
古代火器名。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练兵事宜》:“鸟嘴銃最后出,而最猛利,以铜铁为管,木槖承之,中贮qian*弹,所击人马洞穿。其点放之法,一如弩牙发机,两手握管,手不动,而药线已燃,其管背施雌雄二臬,以目对臬,以臬对所欲击之人,三相直而后发,拟人眉鼻,无不著者。”
武器名。使用於明代,管以銅鐵鑄成,上有梟形,可用以瞄準。裝上火藥,殺傷力強。見明史.卷九十二.兵志四。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