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韵》是隋代陆法言所著的韵书,成书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 该书共5卷,收1.15万字。全书以韵目为纲,共分193韵,韵又按声(参见四声)归入平、上、去、入四部分:平声54韵,上声51韵,去声56韵,入声32韵。同韵的字又以声类、等呼排序,同音字归一起,每一音前标以圆圈(称为韵纽),头一字下以反切注音,每字均有释义。 该书开创了韵书修撰的体例,从隋唐至近代一直沿用不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韵书,在汉语音韵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犹反切。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艺文二》:“切韵者,上字为切,下字为韵。” 宋 姚宽 《西溪丛语》卷下引《高氏小史》:“ 周顒 字 彦伦 ,始置四声切韵行於时。”
(2).为韵书名。依反切发声以分音,收声以分韵,故曰切韵。 隋 陆法言 等撰,对后世影响很大。现存残本,为研究中古汉语语音重要资料。
古時以兩字之音拼合成一字讀音的注音方式。上字取其聲,下字取其韻與聲調。
書名。隋陸法言撰,五卷。為較早的韻書。後世唐韻、廣韻,皆據以為藍本,其書已亡佚。近年在敦煌石室中發現其殘本,約存全書的四分之三。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