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霓裳羽衣舞》原名《婆罗门曲》,是一首唐代乐曲。该曲是唐玄宗为道教所作之曲,安史之乱后失传。南宋年间,姜夔发现商调霓裳曲的乐谱十八段。这些片断还保存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里。 《霓裳羽衣曲》描写唐玄宗向往神仙而去月宫见到仙女的神话,其舞、其乐、其服饰都著力描绘虚无缥缈的仙境和舞姿婆娑的仙女形象,给人以身临其境的艺术感受。它是唐代歌舞的集大成之作,无愧于音乐舞蹈史上的一个璀璨的明珠。
舞名。舞曲为《霓裳羽衣曲》,故名。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十五:“《霓裳羽衣舞》,始於 开元 ,盛於 天宝 ,今寂不传矣。” 元 白朴 《梧桐雨》第二折:“今日新秋天气,寡人朝回无事,妃子学得《霓裳羽衣舞》,同往御园中 沉香亭 下,閒耍一番。”
一種唐代的宮廷舞。舞者手執彩帶,配合霓裳羽衣曲,表現出縹緲虛幻的仙境。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