麈尾,读音为zhǔ wěi,汉语词语,指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例句为“亮以鏖尾掩口而笑。” 相关句子有唐代白居易《斋居偶作》诗:“老翁持鏖尾,坐拂半张休。”
古人闲谈时执以驱虫、掸尘的一种工具。在细长的木条两边及上端插设兽毛,或直接让兽毛垂露外面,类似马尾松。因古代传说麈迁徙时,以前麈之尾为方向标志,故称。后古人清谈时必执麈尾,相沿成习,为名流雅器,不谈时,亦常执在手。 晋 陶潜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 亮 以麈尾掩口而笑。” 唐 白居易 《斋居偶作》诗:“老翁持麈尾,坐拂半张牀。”《红楼梦》第一○九回:“只见 妙玉 头带妙常冠……腰下繫一条淡墨画的白綾裙,手执麈尾念珠。”
以麈的尾毛做成的拂塵,可用來驅趕蚊蠅。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