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村串乡的货郎,也叫“货郎担”。通俗指在农村、山区或城市小街僻巷流动摆地摊卖日用品的人。唐代卷轴画中,就有《货郎图》。元、明、清的戏剧小说中,常有货郎形象出现。旧时交通闭塞,人们进城购物极不方便,因而货郎甚多。货郎中,有的身背双层货箱,上层罩有玻璃,其中分格陈列所售之物,如针、顶针、梳子、篦子、发卡、纽扣、牙粉、香粉、火柴、糖豆。有些货箱上,写着由几个字合成的怪字,如“藤”(黄金万两)、“遍”(招财进宝)、“置”(学好孔孟)等。陕西关中耀县一带的货郎,都挑着货箱出行,人们称他们为“扁担客”。又称他们是“耍八条系的”,因为扁担两头各用四条绳子系着货箱。一些经营土布的货郎,以宽布捆束,打在肩上,称作“掂捆子”。货郎每到一地,就摇动长柄小鼓,发出“拨浪、拨浪”的声音,以招引乡民买货。这种鼓的形状,和小孩们玩的拨郎鼓(鼗鼓)相同而比较大,叫“货郎鼓”。公路四通八达,乡镇商业网点密布,货郎行迹已经罕见。只是在一些比较偏僻的山村里,尚有货郎吆喝叫卖的行迹。
擺攤子的小販。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