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泡子河,拼音:pào zǐ hé。释义在元代,泡子河是通惠河在城外的一小段故道。明迁都北京后,将元大都南城墙南移二里,重新挖掘护城河。在建城过程中,暂时利用这一段河道,引出六海洪水。明内城建成后,这河道就成了内城东南角的一段“盲肠”。由于这里是内城较低洼的地方,沿河有数个积水的水洼,小的有十余亩,最大的有近百亩,北方人称之为“泡子”,这条河也就被叫做了“泡子河”。
元 代开凿的 通惠河 的一段,两岸多高槐垂柳,位于 北京市 崇文门 内东城角。久已湮没。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泡子河》:“ 崇文门 东城角,洼然一水, 泡子河 也。积潦耳,盖不可河而河名。” 清 励宗万 《京城古迹考·泡子河》:“今查 崇文门 之东,贡院之南,近观象臺西侧,惟存河沟一道,南北通渠,相传是 泡子河 故蹟,而槐柳今亡矣。”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