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晚清洋务派所进行的一场引进西方军事装备、机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挽救清朝统治的自救运动。该运动以爱新觉罗·奕訢、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以“求强”“求富”相标榜。 1861年1月11日,爱新觉罗·奕訢会同桂良、文祥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推行了一项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洋务运动。1861年辛酉政变后,慈禧重用洋务派,洋务派大规模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兴办近代化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开展以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为中心的洋务活动,包括兴办新式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企业、用洋操训练军队、修筑铁路、开办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等活动,涉及到了当时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直到1894年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海军全军覆没,标志着历时30余年的洋务运动破产。 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并在客观上刺激中国资本主义发展,使中国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成长、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加快了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等一系列功勋,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输入,但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旧称“同光新政”。同治、光绪年间清政府所进行的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密切联系的军事、政治、经济、文教、外交等方面的活动。管理洋务的中央机关为总理衙门。奕fe54、曾国藩、李鸿章等以“自强求富”为名,先后兴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工矿、运输业,又购置军舰建立了南洋、北洋海军,并派遣留学生学习外国科学技术。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一些客观条件。经过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洋务运动宣告失败。
清朝(約十九世紀中葉)?大臣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等人在英法聯軍之役後,深覺近代技術的重要性,而派遣留學生、製兵器等的洋務運動。但因積弊過深、財力不足而告失敗。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