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然自失,汉语成语,拼音是máng rán zì shī,意思是形容心中迷惘,自感若有所失。出自《庄子·说剑》。
亦作“ 芒然自失 ”。若有所失而又不知所以的样子。《庄子·说剑》:“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文王 芒然自失。”《列子·仲尼》:“ 子贡 茫然自失,归家淫思七日,不食不寝,以至骨立。” 宋 秦观 《俞紫芝字序》:“童子欲语,老人引杖击之,童子走松阴,忽然不见,还视老人,亦以亡矣!於是余茫然自失,私识其言。” 鲁迅 《坟·文化偏至论》:“全 欧 人士,为之栗然震惊者有之,芒然自失者有之。”
茫然:失意的样子。形容心中迷惘,自感若有所失。茫然自失是成语。
心中迷惘,若有所失的樣子。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