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狄是先秦时代华夏对西方和北方的非华夏部落的统称,即北狄和西戎的合称。 周朝时居民有华夏和四夷的区分:南方部落为蛮;东方部落为夷;西方部落为戎;北方部落为狄。其中戎和狄主要分布在华夏的西方和北方地区。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 春秋中叶以后,狄与戎在地域上有明显的不同,但整个春秋时代,乃至战国中叶以前,戎狄仍往往混称,有些部落仍兼有戎与狄两种称号。这种情况以及春秋北狄诸部的姓族,陕北、山西、河北诸地的戎狄文化遗存,都说明春秋时期的戎与狄只是地域分布有明显区分,族类却比较接近。 狄作族称,《春秋》所记始于春秋中叶,但《国语·郑国》于西周末已有狄的记载。这是诸夏对北方一些部族的称呼,不是他们的自称。《春秋》在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冬,狄伐邢。”这是《春秋》中第一次出现狄的记载。这时晋献公在位,与狄人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戎与狄常常混称。 确切地以戎作为部称始于周代,在灭商以前,主要用来称呼周原附近与周为敌的各部落,其劲敌集中于周原以西陇山地区,故称为西戎。在西周到战国,主要是指西方羌人各部落。
亦作“ 戎翟 ”。古民族名。西方曰戎,北方曰狄。《诗·鲁颂·閟宫》:“戎狄是膺, 荆 舒 是惩。”《国语·周语上》:“我先王 不窋 用失其官,而自窜于戎翟之间。” 韦昭 注:“翟,或作狄。”后以泛指西北少数民族。《汉书·匈奴传下》:“ 萧望之 曰:‘戎狄荒服,言其来服荒忽无常,时至时去。’” 宋 范仲淹 《奏陕西河北攻守等策》:“臣等闻三代以还,皆有戎狄之患,以至侵陵中国,被於 渭 洛 。”
舊指居於西北邊境外的野蠻民族。
近义词: 蠻夷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