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哭啼啼
学习:120 次 更新时间:2023-10-09 17:03:02
哭哭啼啼(kū kū tí tí),汉语成语,意思是不停的哭泣。例句:“不管怎样,把笑脸留给别人,总比哭哭啼啼强”。 该词出自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这如今才好些,又这样哭哭啼啼,岂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 近义词有抽抽噎噎,反义词有哈哈大笑。
哭哭啼啼的拼音
拼音:kū kū tí tí
词典解释
-
哭哭啼啼
- 不间断地哭泣 weep and wail endlessly
不停的哭泣。
哭哭啼啼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七回:“这如今才好些,又这样哭哭啼啼,岂不是自己糟蹋了自己身子。”
哭哭啼啼是成语。
国语词典
哭哭啼啼
-
不停的哭泣。
- 紅樓夢.第六十七回:「這如今才好些,又這樣哭哭啼啼,豈不是自己蹧蹋了自己身子。」
- 文明小史.第二十八回:「他夫人還帶著病,一個三歲的女孩子,一路哭哭啼啼,這番辛苦,也儘夠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