诛心之论,汉语成语,指不管结果如何,只根据动机来定罪。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也指深刻的评论。例句有“在征求意见的座谈会上,他往往有不同凡响的诛心之论”。 该成语出自清代李汝珍《镜花缘》第90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用作宾语。是中性词。 相关句子有《后汉书·霍谞传》:“谞闻《春秋》之义,原情定过,赦事诛意,故许止虽弑君而不罪,赵盾以纵贼而见书。”近义词有诛心之律。
[penetrating criticism;exposure of sb's ulterior motives] 不问其事迹,只就其动机、用心而加以责备的言论
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或深刻的议论。《镜花缘》第九十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説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五:“性命之説高而经纶之业疏;诛心之论深而驭材之术失。” 瞿秋白 《文艺论辑·马克思文艺论底断篇后记》:“用不着埋怨什么‘诛心之论’, 马克思 、 恩格斯 对于 拉萨尔 的‘诛心’的批评,的确预言了 拉萨尔 的政治命运,他始终走上了同 俾士麦克 联合的道路。”参见“ 诛意 ”。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