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处,读音为shí èr chǔ,汉语词语,旧译“十二入”。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根尘相互涉入而能产生知觉,如眼根与色尘涉入而产生眼识。 相关古文有《楞严经》卷三:“復次阿难 ,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旧译“十二入”。佛教语。指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与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谓根尘相互涉入而能产生知觉,如眼根与色尘涉入而产生眼识。《楞严经》卷三:“復次 阿难 ,云何十二处,本如来藏妙真如性?” 真鉴 疏:“六根、六尘,故有十二,相教权立,言根一定在内,尘一定在外。又眼惟对色,耳唯对声,各有方所定在。” 明 李贽 《初潭集·师友三》:“无时不梦,无刻不梦,天以春夏秋冬梦,地以山川土石梦,人以六根、六尘、十二处、十八界梦。” 吕澂 《中国佛学源流略讲》第三讲:“《放光》译出后,‘事数’比较完备了,如用五蕴、十二处、十八界等来说明。”
佛教用語。佛教將認識的guan*能和認識對象共分成十二類。認識guan*能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謂之六根。認識對象有:色、聲、香、味、觸、法,謂之六塵。處是生長門之意。因為一切心理活動都是由根和塵相結合而生,故稱為「十二處」。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