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龙,拼音是pán lóng,汉语词语,指盘伏的龙、回环的龙形,还指发髻名。例句有“在故宫博物院中的金雕蟠龙,真是惟妙惟肖啊。” 相关古文有“蟠龙贲信于其藏,蛟鱼踊跃于其渊” ,出自《尚书大传》卷一下。
(1).盘伏的龙。《尚书大传》卷一下:“蟠龙賁信於其藏,蛟鱼踊跃於其渊。” 郑玄 注:“蟠,屈也。”《方言》第十二:“未陞天龙谓之蟠龙。” 唐 李商隐 《赛灵川县城隍神文》:“逐清泠之耕父,不使扬光;迴沮泽之蟠龙,皆令洒润。”
(2).回环的龙形。《淮南子·本经训》:“寝兕伏虎,蟠龙连组。” 高诱 注:“蟠龙,詰屈相连,文错如织组文也。”《秦併六国平话》卷下:“门外苍松踞虎,阶前古檜蟠龙。”
(3).发髻名。 清 李渔 《闲情偶寄·声容·修容》:“古人呼髻为蟠龙,蟠龙者,髻之本体,非由粧饰而成,随手綰成,皆作蟠龙之势。”
盤曲迴旋的龍。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