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夜鹰(学名:Caprimulgus indicus),夜莺科夜莺属鸟类,被列入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6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无危物种。 其体长约270毫米,翅长约210毫米,通体几乎全为暗褐斑杂状,喉具白斑,栖息于海拔3000米以下的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主要以天牛、岔龟子、甲虫、夜蛾、蚊、蚋等昆虫为食,分布于孟加拉国、印度、斯里兰卡和中国。
亦作“蟁母鸟”。即夜鹰。昼伏夜出,捕食蚊虻。旧时以为此鸟吐蚊,故名。 唐 刘恂 《岭表录异》卷中:“蚊母鸟,形如青鷁,嘴大而长,于池塘捕鱼而食,每叫一声,则有蚊蚋飞出其口……亦呼为吐蚊鸟。”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江 东有蚊母鸟,亦谓之吐蚊鸟。夏则夜鸣,吐蚊子於丛苇间, 湖州 尤甚。” 明 宋濂 《逐鷏文》:“ 江 东有蟁母鸟,生池泽茹藘中……每鸣,吐蚊一二升。”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