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学,是研究考订碑刻源流、时代、体制、拓本真伪和文字内容等的学问,也指崇尚碑刻的书法流派,与“帖学”相对。碑学有“专指北碑”“北碑加篆隶”“北碑加上唐碑”等三种基本含义。碑学始于宋代,兴盛于清代中叶以后。
(1).研究考订碑刻源流、时代、体制、拓本真伪和文字内容等的学问。也称碑版学。
(2).崇尚碑刻的书派,与“帖学”相对。 清 嘉庆 、 道光 以前,书法崇尚法帖,自 阮元 倡为南北书派论, 包世臣 继起提倡北碑,因之崇碑之风一时大盛。世并以碑学为北派,帖学为南派。参阅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
崇尚碑刻的書派,與帖學相對稱。碑學原本相當發達,至唐,由於太宗偏愛王羲之、獻之的帖書,一度使碑學趨於衰微,直至清嘉慶、道光以後,阮元倡為南北書派論,碑學始得以復興。
研究考訂碑刻的時代、體制、真偽、內容、鑑賞等問題的學問。如趙明誠的金石錄、郭宗昌的金石史等。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