胠箧,读音为qū qiè,是汉语词语,释义为撬开箱子,后亦泛指盗窃或指偷盗者。 相关古文有“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出自《庄子·胠箧》。
(1).原谓撬开箱子。后亦泛指盗窃。《庄子·胠箧》:“将为胠篋、探囊、发匱之盗,而为守备,则必摄缄縢,固扃鐍,此世俗之所谓知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从旁开为胠,一云发也。” 成玄英 疏:“胠,开;篋,箱……此盖小贼,非巨盗者也。”《旧唐书·李密传》:“ 隋氏 往因 周 末,预奉缀衣,狐媚而图圣寳,胠篋以取神器。” 金 元好问 《祖唐臣愚庵》诗:“小智胠篋盗所羞,大智移国鬼与讎。” 明 吾邱瑞 《运甓记·纫衣被贼》:“凄其胠篋空搔首,这情怀和谁分剖。”
(2).指盗窃者。 清 龚自珍 《题王子梅盗诗图》诗:“若辈徧朝市,何必尽胠篋。”
開箱偷東西。語出莊子.胠篋:「將為胠篋探囊發匱之盜。」後亦泛指竊盜。舊唐書.卷五十三.李密傳:「狐媚而圖聖寶,胠篋以取神器。」明.無名氏.運甓記.第二十五齣:「淒其胠篋空搔首,這情懷和誰分剖。」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