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扇是一种用竹木或象牙做扇骨、韧纸或绫绢做扇面的能折叠的扇子;用时须撒开,成半规形,聚头散尾。 折扇最早出现于公元五世纪的中国南北朝时代,《南齐书》上说:“褚渊以腰扇障日”,“腰扇”据《通鉴注》上的解释“即折叠扇。”
即折扇。 宋 时由 高丽 传入。其初不为人所重,至 明 代以后始广为流行。 明 陆深 《春雨堂随笔》:“今世所用摺叠扇,亦名聚头扇…… 东坡 谓 高丽 白松扇,展之广尺餘,合之止两指许,正今摺扇。” 清 韩泰华 《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上:“东南使者持聚头扇,人皆讥笑之。我朝 永乐 初始有持者。及 倭 寇充贡,徧赐羣臣,内府又倣其制,天下遂通用之。”参见“ 摺叠扇 ”。
可以折疊的扇子。使用時張開成為半規形,頭聚尾散,故稱為「聚頭扇」。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