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惶诚恐,汉语成语,原为臣下给皇帝上奏章时用的套语,表示小心谨慎、惊恐不安的样子。现在形容极端小心、恐惧不安的样子。例句为“瞧,他见了领导那副诚惶诚恐的样子,真让人恶心。” 该成语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诗传》:“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奉职无效,久窃禄位,令功臣怀愠,诚惶诚恐。”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带有幽默或讽刺的意味。 该成语的近义词有触目惊心、战战兢兢、担惊受怕等;反义词有无动于衷、心安理得、若无其事等。相关古文有李国文《危楼记事》:“一听到德国货三个字,已经完全祛除了乡土气的阿芳,马上表现出一副一的姿态。”
诚惶诚恐是成语。
本為臣子對君上申述時的敬詞。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臣某誠惶誠恐,頓首頓首。」大宋宣和遺事.元集:「臣呂誨誠惶誠恐,百拜奏于皇帝陛下。」後用以形容內心非常惶恐不安。如:「他那天為啥誠惶誠恐的頻頻謝罪?平時趾高氣揚的神氣都消聲匿跡了。」亦作「誠惶誠懼」、「誠恐誠惶」。
近义词: 坐臥不安
反义词: 心安理得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