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案件经清代会审制度秋审后朝审复审程序后,分四种情况处理:一情实、二、缓决,三、可矝,四、留养承嗣。缓决,指案情属实,但危害性不大者,可减为流3000里,或发烟瘴极边充军,或再押监候,是一种慎刑的思想反映。
对死刑犯人暂缓处决。 清 制,各省死罪人犯,每岁审拟,分为情实、缓决、可矜、可疑诸项,报部。至秋审时由刑部会同九卿详核分拟,请旨裁决。见《清史稿·刑法志三》。 清 龚自珍 《<昇平分类读史雅诗>自序》:“本朝死刑别二等:曰情实,曰缓决。”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轶闻·谳狱引律同而不同》:“刑部律例:凡调姦妇女未成,致妇女羞忿自尽者厥罪应绞,而有情实、缓决之分。”
已判死刑的犯人,經處決宣告後,依據特定情形,在一定期限內,暫緩處決,稱為「緩決」。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