巾帼原是古时的一种配饰,宽大似冠,内衬金属丝套或用削薄的竹木片扎成各种新颖式样,外裱黑色缯帛或彩色长巾,使用时直接戴在头顶,再绾以簪钗。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 巾帼的种类及颜色有多种,如用细长的马尾制作的叫“剪耄帼”;用黑中透红颜色制作的叫“绀缯帼”。先秦时期,男女都能戴帼,用作首饰。到了汉代,才成为妇女专用。三国时有著名的一出戏:诸葛亮出斜谷向司马懿挑战,但后者避而不出,诸葛亮便用激将法,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了“巾帼妇女之饰”,以示羞辱。巾帼后来引申为女子的代称,如今已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
古代婦女用以覆髮的頭巾和髮飾。新唐書.卷二二○.東夷傳.高麗傳:「庶人衣褐,戴弁。女子首巾幗。」三國演義.第一○三回:「孔明乃取巾幗并婦人縞素之服,盛於大盒之內,修書一封,遣人送至魏寨。」後用巾幗代稱女子。聊齋志異.卷二.巧娘:「此丈夫而巾幗者,何畏之?」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你看!他不過是個巾幗,還曉得看詩。怎有個鶯脰湖大會大作詩的呢?」
反义词: 鬚眉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