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是汉语成语,意思是连一根毫毛也不肯拔。形容极端吝啬自私。例句有“公益事业捐款会上,那个商人一毛不拔”。 该成语出自先秦孟轲的《孟子·尽心上》“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结构为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相关句子有“董超骂道:‘你这财主们,闲常一毛不拔;今日天开眼,报应得快。’”出自《水浒传》六二回。近义词有斤斤计较、不拔一毛、爱财如命等,反义词有慷慨解囊、一掷千金、乐善好施等。
一毛不拔是成语。
本指戰國時楊朱所倡的為我、貴己學說。語本孟子.盡心上:「楊子取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後用以譏諷人極端吝嗇、自私。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都像你這一毛不拔,我們喝西北風!」文明小史.第五十五回:「王明耀是一毛不拔的,也混在裡面,白吃白喝。」
近义词: 愛財如命
反义词: 慷慨好施 慷慨解囊 罄其所有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