粔籹,拼为jù nǚ,指古代的一种食品。以蜜和米面,搓成细条,组之成束,扭作环形,用油煎熟,犹今之馓子。形状各别,或为麻花,或为栅状。起先为寒食节禁火期间的代餐之品,后成为一种常见的点心食品。
古代的一种食品。以蜜和米面,搓成细条,组之成束,扭作环形,用油煎熟,犹今之馓子。又称寒具、膏环。《楚辞·招魂》:“粔籹蜜饵,有餦餭些。” 王逸 注:“言以蜜和米麵,熬煎作粔籹。” 唐 刘禹锡 《楚望赋》:“投粔籹以鼓檝,豢鱣魴而如牺。” 宋 陆游 《九里》诗:“陌上鞦韆喧笑语,担头粔籹簇青红。” 明 徐渭 《张母八十序》:“而太君者,与其太公竝拊而怜爱之,至则啖以粔籹餦餭,或出果饵入袖中戏剧。”
用蜜和米麵煎製而成的環形糕餅。為古代冬寒時的一種食品。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