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满族人用于自娱的一种拍击膜鸣乐器,因鼓身有八个角而得名,又称单鼓。鼓体扁小,鼓面呈八角形,代表当时清朝的八旗。鼓框用八块乌木、紫檀木、红木、花梨木和骨片拼粘而成;一说是八旗首领各献一块最好的木料嵌拼而成。七面框边内各嵌两至三枚小铜钹,一面嵌钉柱缀鼓穗,寓意五谷丰登。
(1).打击乐器名。八角形小鼓,单面蒙皮,周围七面嵌有响铃,无铃一面饰双股长穗。演奏时用指击鼓面发出鼓声,摇动鼓身发出铃声。今为曲艺单弦的主要伴奏乐器。
(2).满族曲艺的一种。原为满牧民歌曲,流行于 东北 、 内蒙 。 乾隆 时发展成坐唱形式,并有专业艺人演出。后渐趋衰落。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封台》:“八角鼓乃青衣数辈,或弄弦索,或歌唱打諢,最足解颐。”
(3).单弦的别称。因用弦子和八角鼓伴奏,故名。
樂器名。為單面蒙皮的八角形小鼓。其中七邊各開一長形孔,用銅軸串上兩個小銅鈸,另一邊木框上繫有兩根長穗。演奏時,左手執鼓,鼓面豎立,右手敲擊鼓面。早期用於滿族八角鼓戲,現為單弦主要伴奏樂器。
單弦的別稱。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