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是用于传达重要军令的凭证,由子母一对组成,分存两方,相合则足以征信,如虎符。虎符也称兵符,调动军队时,由君主或皇帝派出的使臣将符相合,方能调兵。战国时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充分说明了虎符的重要作用。为了防止伪造,所有虎符都应用两个防伪技术原理:一、用贵金属铸造,提高铸造的成本;二、将外形做成不规则的形状,并在虎符里面篆刻复杂的文字和图形,提高仿制的难度。汉以后兵符制作还巧妙地将中间裂痕制造成了独一无二的不规则的随机形式,在防伪和安全保密性上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调兵用的兵符,也有传达重要政令等或特殊用途的符,如战国时期君王发给地方官员用于政令的节。符在汉代以后被更明确的印鉴和文书取代,而类似作用的牌则从唐代一直沿袭到清代。
兵符。古时调遣军队的符节凭证。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遣兴呈苏涣侍御》诗:“军符侯印取岂迟,紫燕騄耳行甚速。” 明 沉明臣 《凯歌》:“衔枚夜度五千兵,密领军符号令明。” 曹禺 等《胆剑篇》第一幕:“ 伍子胥 :(断然)拿我的军符来!(他从裨将手中取来军符,交与 被离 )去吧。”
古時調遣兵士的信符。剖竹為二,由國君和主帥各持其一。後以文書代替。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