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又名天龙,属于蜈蚣目蜈蚣科节肢动物。 蜈蚣呈扁平长条形,全体共 22个环节,头部暗红或红褐色,有头板覆盖,前端两侧有触角和颚肢一对;躯干部第一背板与头板同色,其余为棕绿色或墨绿色,具光泽,自第4-20背板上常有两条纵沟线;自第二节起,两侧有步足一对,多为黄色或红褐色,呈弯钩形。蜈蚣得名与其产地有关,因该虫产于吴地,又属虫类。 蜈蚣分布于中国江苏、浙江、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地。蜈蚣为夜行性肉食动物,喜栖居于石隙下及朽木间或潮湿阴暗的地带,白天隐藏在暗处,夜间外出活动,行动敏捷,喜捕食蚯蚓、昆虫等。蜈蚣雌雄异体,卵生;三龄性成熟,才能交配产卵,5~9月间多数在夜间交配,有时清晨晚上也有交配,交配一次可连续产精卵几年。雌蜈蚣一年产一次卵,春末夏初卵粒发育成熟,6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产卵盛期,抱卵孵化35~45 天。 民间将蜈蚣与蛇、蝎、壁虎、蟾蜍并称“五毒”。
動物名。節肢動物門多足綱。身體扁而長,全身有許多體節,每一節上有對腳。最小的蜈蚣僅一公分長,十三對腳;最大的將近三十公分,有一百七十七對腳。故亦稱為「百足」、「百足之蟲」、「百足蟲」。體節的第一對腳有毒爪,可射出毒液,當作武器;最後的一對腳特長,有如尾巴。常棲息於朽木或石縫下,捕食昆蟲。古時稱為「螂蛆」。
载请注明:转载自词典网 [https://www.cidian5.com/]